一個行銷人的修行與成功

在行銷領域中,許多優秀的行銷人見證了在各個產業和專案中取得卓越成績的歷程。每一次成功的推廣活動和寶貴的經歷,都為行銷人的成長提供了難得的機會。這種成長往往仰賴公司提供的舞台、老闆的信任、團隊的支持,以及組織的資源。有時甚至是外部環境的順勢推動。簡而言之,一個成功的專案能為成長中的行銷人帶來信心和驗證。

然而,在成功的背後,潛藏著一些風險:

  • 可能會開始全然複製過去的經驗。
  • 可能會開始相信自己的方法永遠正確。
  • 可能會開始認為成功是完全可以掌控的。

當進入下一個階段,試圖完全複製過去的專案經驗時,事情可能不如預期般順利。組織為什麼不再支持?過去的方法為什麼不再奏效?當這些疑問接踵而來,最終可能會面臨失敗。

這類故事在行銷界屢見不鮮。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,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,無論是行業間的轉換,這些情況都時有發生。撇開企業文化差異與職場政治,每一次的轉換都是行銷人的一場修行。因為沒有任何兩家公司是完全相同的,每個行銷問題也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如果只是照搬過去團隊成功的模式,多半會踩雷。即便是同屬女性產業,賣女鞋和賣面膜之間仍有差異。品牌力和企業可支配的行銷資源也截然不同。

在職場上也有類似的體會。運動用品和保健品的某些受眾確實是相似的。起初也覺得沒有問題,受眾相同,可以通用!但在深入投入不同產業後,愈發理解每個產業有其獨特的問題。運動用品競爭對手少,產品質感不同很容易脫穎而出,但挑戰在於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高單價的產品。而保健品雖然價格平易近人,但由於進入門檻低,市場競爭激烈。此外,即便是同樣的保健功效,市面上卻有千百種原料可以達成。在消費者的視角裡,該如何選擇?以為受眾相同,但面對不同產品時,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還是有所不同。

因此,一個行銷人的修行,不能只依賴一次成功的操作或經驗。行銷人的修行,需要在不同問題的碰撞中成長。

當認為自己能解決高單價產品的問題時,平價商品的銷售也可能感到困惑。以為能解決理性族群的問題時,感性客群卻可能無法捉摸。但當經歷了足夠多的挑戰後,會發現之前的成功不是用來複製下一個成功的。而是通過不同課題的修行,建立行銷思考的系統性思維。當能一次次接受不同類型的挑戰後,不再複製上一個成功。第一步應該是徹底理解現在面對的問題以及現有的資源。

理解、定義、盤點、剖析,然後才開始解題!

愛因斯坦曾說:「如果我有一小時拯救世界,我會花55分鐘去確認問題為何,只用5分鐘尋找解決方案。」

在行銷的道路上,想清楚問題,懂得問自己問題,然後一次次去驗證。這將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行銷系統思維。畢竟,行銷不是作業程序,而是邏輯、洞察、經驗、數據、策略、人性等交融而成的藝術。

最大的成功感來自於思考並解答每個行銷問題。有訂單成交、有聲量引爆、有品牌價值,都令人振奮!